阿里生態創造1500萬直接就業 及3000萬間接就業
2016.3.21
3月21日下午消息, 阿里巴巴今日宣布中國零售交易市場2016財年商品即時交易總額(GMV)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,預計財年將超越沃爾瑪成為全球最大零售平臺。3萬億背后,是創業模式和就業模式的變化。研究機構數據顯示,阿里電商生態為數百萬大學生和年輕人提供了創業機會,帶來了1500萬直接就業機會,以及3000萬以上的間接就業機會。
據中國就業促進會2015年發布的《網絡創業就業統計和大學生網絡創業就業研究項目報告》,2014年阿里電商平臺上共有大學生創辦的網店300余萬家。而線上創業的低成本和高效率,也使得線下創業成功率遠超線下。
在農村,電商也提供了新的創業機會。農村淘寶過去一年已在全國發展13000多個村點,每個村點都有村淘合伙人,帶動當地農業等相關產業發展,吸引大量年輕人返鄉創業就業。
不僅僅是創業,電商還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。根據中國就業促進會的上述報告,伴隨著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,產業鏈不斷延伸,從中涌現出大量新職業,創造出千萬量級的就業崗位。阿里研究院2016年3月的研究進一步顯示,阿里僅零售商業生態(不包括B2B、外貿等)帶來的直接就業機會已超過1500萬,其中淘寶、天貓平臺上網店提供的就業機會1100多萬,電商物流領域的就業機會200多萬(其中僅僅與菜鳥網絡協同的快遞員就達到170萬),此外,還包括服務商、淘女郎等阿里電商生態“新物種”的就業機會。
阿里電商生態所帶來的還有大量間接就業機會。根據2011年發布的中國網購服務市場發展報告,依據IDC的報告,網購中平均1個直接就業可以帶動2.85個間接就業。即使保守估算,阿里電商生態帶來的間接就業也在3000萬人以上。
例如,在電商物流領域,除了快遞員,運輸、倉儲等物流各環節的就業機會年年保持高速增長。著名國際咨詢機構麥肯錫的研究報告《中國網絡零售革命:線上購物助推經濟增長》顯示,39%的網購消費是由于網購模式而新增的內需。近四成新增的消費,當然意味著巨大的就業機會。
電商等新經濟形態還在多個方面改變了傳統就業。阿里研究院報告分析,如今的新經濟時代出現了多個全新的就業模式。
從就業渠道看,“平臺+個人”的“平臺式就業”已經成為基本就業景觀;從創業門檻看,“創業式就業”成為一種顯著的“就業”方式;從地理空間看,跨越地理距離的分布式就業,越來越成為現實;從生產者和消費者關系的角度看,分享經濟流行帶來全新就業模式。
以分享經濟為例,滴滴、優步為大量私家車主提供兼職或全職機會,阿里最近也創建了一個新平臺——阿里眾包,以B2C模式闖入兼職市場,不到半年已注冊超百萬用戶,推出了淘寶、裹裹、海爾、迪士尼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眾包任務。
隨著電商及互聯網的發展,全球化就業、包容性就業、創新性就業將成為未來網絡創業的趨勢和方向。阿里巴巴集團表示,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,為全世界創造1億就業機會,是未來目標。
有關我們服務的更多信息,請聯系
15898377258 市場中心
沈陽斗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
Shenyang doup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., Ltd.
Add: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蒲河北路8-113號(102) Tel:15898377258 E-mail:[email protected]
關注我們: